这里孕育着生生不息的蓝色希望
2022/12/23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祝福
东邻老虎尾的西鸡冠山,西靠老铁山,南面是黄海,北面是旅顺口内的西海湾,有着“一村连两海”之称的旅顺口区铁山街道柏岚子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小渔村。因为有着海水清澈湛蓝、海底藻类丛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不但是裙带菜、海带、海参、鲍鱼、海胆等水产品繁殖生长的优良海湾,更成为水产品种迭代升级的良种基地。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最新审定的26个水产新品种,由位于柏岚子村的大连海宝渔业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联合培育的虾夷马粪海胆新品种“丰宝1号”成功入选,这是该公司参与研发的第6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由传统捕捞向耕海牧渔转型,从简单粗放的近海养殖到高科技良种培育,柏岚子村见证了中国海洋养殖业近30年不断创新发展的轨迹。
其实早在几年前,大连海宝渔业公司就已拥有了一个海胆新品种“大金”。在“大金”研发成功后,海宝渔业的科研团队敏锐地发现,市场对海胆生长周期的要求正在进一步缩短,于是上马“丰宝1号”海胆项目,研发的新品种具备“大金”海胆的良种性,同时还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等特点。年,海宝渔业与大连海洋大学开始投入研究虾夷马粪海胆种质创新工作。研究人员分别从大连旅顺养殖群体、大连凌水和山东荣成杂交后代养殖群体中挑选的只和只个体为基础群体,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经12年,通过连续4代选育,成功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丰宝1号”新品种。该公司全程负责海洋生物苗种技术管理和种质研发工作的副总经理冷晓飞告诉记者,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丰宝1号”海胆体重相较于未经选育海胆提高25.8%(19月龄)。适宜在我国辽宁、山东、福建等地水温为2℃~24℃和盐度为28~35的人工可控海水水体中养殖。也就是说,同样环境生长19个月,5枚未经选育的虾夷马粪海胆重量还比不上4枚“丰宝1号”的重量。“丰宝1号”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势必会带来增产增收,所以在其获得新品种认定前,不少养殖户就开始对这个品种的海胆种苗有了认可和期待。
优质种质资源是海洋牧场发展的“芯片”,是打造“蓝色粮仓”的关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宝渔业与中科院海洋所、大连海洋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以种业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重大科技专项“蓝色粮仓”中的“良种创制”的研究,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作为大连市水产行业首批高新技术企业,海宝渔业先后承担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沿海重要养殖海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数十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海洋创新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专利69项。目前,该公司建立了迄今唯一的国家级虾夷马粪海胆良种场,并在年升级为国家级虾夷马粪海胆种质资源场、国家级裙带菜良种场;同时拥有6个国家审定的新品种,分别为:海胆新品种“大金”、海参新品种“水院1号”、裙带菜新品种“海宝1号”“海宝2号”、海带新品种“中宝1号”以及海胆新品种“丰宝1号”。在自身创新升级的同时,海宝渔业还积极推行“公司加渔户”的养殖模式,公司免费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带动辽宁及山东、福建等地的余家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形成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产业化养殖新格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