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钙吸收的5大因素,成年人也需要关注

2025/5/8 来源:不详

“多数人都缺钙。”这句话乍看很武断,但是事实。因为中国人目前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钙摄入推荐量的一半毫克/日,然后其成人钙摄入推荐量是毫克/日,美国的推荐量甚至是毫克/日。

如果早期身体缺钙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会表现为腿抽筋、哮喘、血压高等。如果是孩子,主要表现为枕秃、出汗多、生长痛等。另外有些老年人甚至会夜里磨牙、肠痉挛、全身骨头疼等。成人和孩子都容易出现腿抽筋、出虚汗、睡眠质量差、烦躁、易怒、过敏等症状。

长期钙缺乏儿童则主要表现为身材不够高,或者佝偻病。成年人会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容易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髋部的股骨颈骨折,前臂骨折,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等。

我有一位朋友,男性,40岁,一次上楼搬重物时不小心崴了脚,去医院拍片显示有轻度的骨折,并且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他很困惑,问了我许多问题,很有代表性。他说:“人家说老年人容易骨折,女性更年期后容易骨折,我平时也不爱吃甜食、不喝汽水,那我怎么还会出现骨折呢?”

我说:“是的,年龄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钙、缺乏运动。你平时喝牛奶吗?”

“我一直认为喝牛奶补钙是老人和或者小孩的事情,我正值壮年觉得不需要”

我告诉他:“所以你错了,不管老人儿童还是壮年的你,都要多喝牛奶,因为牛奶是最好的补钙方法,像芝麻、虾皮、海带等食物含钙量也较多。另外要多晒日光,增加户外运动获取维生素D,人体中要有一定的维生素D才能增加钙的吸收,沉积在骨头上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构。

朋友大呼:“我明白我有什么错误了,第一我不喝牛奶,第二出门开车,平时用电脑多,很少去锻炼。”

大多数人都不重视缺钙的早期症状和预防,当骨折了才发现补钙很重要,这是不是太晚了?

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和奶制品,奶中不但钙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也很高,一般人每天最好喝毫升牛奶。如果不能耐受奶制品的人怎么办呢?这里推荐含钙较高的食物,要注意经常摄取,包括海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虾皮、芝麻、芝麻酱、大杏仁、西蓝花、豆类、瓜子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动物类食品中的钙比植物类食品中的钙吸收率高。

虽然我总是反复给患者们说,要多补钙,但也很多人也总说补钙效果不好,对此,我把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你看看你的情况,是否属于下述其中一项?

第一,年龄影响,婴儿对钙的吸收率超过50%,儿童约为40%,成年人仅20%左右。所以相对孩子喝等量的牛奶,大人其实只吸收了孩子的一半。因此,补钙也是有窗口期,根据身体所需求的能量来的。

第二,一直盛传的吃小葱拌豆腐会得肾结石,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豆腐中的钙与草酸会在胃肠道里结合,之后从肠道排出,钙吸收虽然少了,但是也减少了得肾结石的机会。像菠菜、苋菜、竹笋和葱中含的草酸会在肠腔内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钙盐,经肠道排出体外,这是坏事也是好事。

第三,脂肪。脂肪应该在空肠吸收,但是当脂肪酶不足时,一些脂肪不被消化就会形成脂肪泻,这些脂肪会与钙结合排出体外,影响钙的吸收。

打开UC浏览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