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温补润燥,这些家常汤料煲汤正当时
2024/10/14 来源:不详无汤不开饭在秋季被演绎得越发淋漓尽致。
讲真,在干燥得皮肤都有点扎人的时节,一碗汤下肚,感受每一个细胞都喝得水灵灵的舒适感,实在是每一名合格干饭人发自内心的追求。
推荐几款正当季节又简单方便的家常煲汤食材,一周换着不重样,汤汤水水喝起来~
白萝卜
秋季是白萝卜上市的时节。
白萝卜有不同的吃法,而笔者一家最常做的就是用白萝卜煲骨头汤。
放几块姜片,白萝卜切块,与猪骨头同时放进电饭煲。
很多人在煲汤时会用电饭煲煲汤功能,其实,用煮饭功能来煲汤,并且重复两次,能让骨头更容易熬出骨油,萝卜块更加绵软入味。
这样炖煮出来的萝卜骨头汤,小孩吃起来也不费劲。
对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引起的小儿咳嗽、湿滞不散有神奇的效果。
莲藕
莲藕这种食材,笔者本人并不是太心水。
因为你没有办法保证每次都能买到粉藕,而如果是脆藕,像家里老人家或者小孩,牙口并不是太好的,吃起来是一项大工程。
但也并不妨碍秋冬吃藕的热情。
莲藕直接与排骨炖煮,稍微会有些寡淡。
莲藕并不是能轻易将味道窜融出去的食材,高冷得自成一体。
但加上花生粒一起煲汤,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莲藕花生排骨汤就算是脆藕,但因为有了熬煮后花生的调和,整锅猪骨汤变得异常浓郁,莲藕的鲜、花生的糯,猪骨的香,最大程度地发散并融合了起来。
补血益气,温和调理板栗
秋风渐起,栗子飘香。
且不论板栗的第N种吃法,单说板栗煲鸡,绝对是秋天餐桌上尝鲜的第一选。
要说新鲜,没剥壳的板栗为好。那要说方便,真空包装袋的板栗也能满足。
板栗剥壳是一项有点技术含量的活。
最大众的用热水煮开马上剥,又热又烫的手感实在过于酸爽。
且,稍微煮烂一点,栗子那层皮就容易与栗子肉搓成一团泥;而稍微再放凉一点,那层皮又剥不下来了。
Anyway,这也并不妨碍秋冬吃栗子的热情。
板栗鸡汤,补脾健胃,温中益气喜欢喝汤多一点的,放多点水就变成栗子鸡汤。
想就着香喷喷的栗子鸡来下饭的,水将将浸过鸡肉,炖好后就变成了栗子鸡煲。
栗子鸡煲不论是鸡汤还是鸡煲,都必须先把鸡肉在锅里翻炒出香后再炖煮。
鲜虫草花
一锅金灿灿、汤色鲜亮的虫草花鸡汤,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虫草花另外,虫草花还可以直接煮粥,味道鲜甜可口。
秋冬季节常喝,能提升免疫力。
也有人喜欢将鲜虫草与各种滋补的食材一起煲汤,笔者认为看自身身体实际适当调整即可。
鲜虫草本身就已经是具香具鲜于大成,不加其他的汤料也能成为老少咸宜的家常温补汤材。
西洋参
想调理身体又怕虚不受补的人可以试试西洋参炖汤。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能常喝,一周一次且如果有一些上火咳痰的症状建议不要喝。
会将西洋参推荐到家常汤料单里,主要是因为够方便,省时省力。
忙碌的上班族,下班回来都晚了,懒得再洗菜切菜的,放一小撮(10-20克)西洋参片与鸡肉同煲,等着时间一到开盖即喝就是。
西洋参鸡汤,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煲好的鸡汤有淡淡的参味,喝在嘴里,淡就转成浓,浓得化不开。
娘酒
此前笔者就曾说过,客家菜很多大菜在制作的时候都会加上适量的娘酒提味,也没有娘酒协调不了的味道。
那么,当娘酒成为汤料,那又会是怎样一番上头的滋味?
娘酒猪脚姜,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广东的特色食物。
而笔者要说的是,在传统猪脚姜醋的制作方式上加进娘酒炖煮,一锅娘酒猪脚姜醋,驱散了多少个细雨蒙蒙的秋日阴寒。
娘酒的甜香也让醋的酸味得到升华,在口感上变得更加顺滑。
娘酒炖猪脚姜醋不用下饭菜,就舀几勺汤汁捞饭,也是极大的满足。
裙带菜
裙带菜实在是宝藏系的百搭汤料,不挑剔,大包容。
这也是一款四季皆宜的汤材。会推荐也纯粹是因为个人喜好,方便又好保管。
裙带菜给素淡的青菜豆腐加上一抹灵动,
给鲜醇的鸡蛋虾仁添上一味色浓,
给厚重的骨头肉汤送上一丝清爽。
一小撮干裙带菜泡发后就能搭在各类主汤里。
要注意煮的火候,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口感清脆弹牙。
煮太久或放太久都会变得绵软影响口感,即煮即吃最合适。